网友如何看待比亚迪在国足最低谷时候赞助5年7500万元!

  • 2025-07-23 02:31:02
  • 963

比亚迪在国足兵败印尼、彻底无缘世界杯的背景下,宣布以五年7500万元赞助中国足协旗下各级国家队(即“中国之队”),这一决定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观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调侃与负面评价:品牌与国足形象绑定引争议!

大量网友将比亚迪(BYD)缩写与国足长期低迷的表现结合,创造出“BYD国足”的戏谑标签,如“哈哈!以后就骂BYD国足”。部分评论更尖锐,称两者是“辣鸡配辣鸡”“弱弱相配”,反映出对国足成绩的失望情绪正蔓延至赞助商品牌。

网友认为国足近年连续六次冲击世界杯失败(如2025年0-1负于印尼),此时赞助可能加深公众对“失败者联盟”的负面联想,有评论称“看揪心足球,品BYD座驾”。

部分人直指比亚迪自身口碑问题:“有这钱不如提升车辆品质,别只会降价减配搞恶性竞争”,担忧赞助加剧消费者对其“爱国营销”的反感。

支持与理解:肯定雪中送炭的担当

1.低谷期的企业责任受认可

尽管国足处于历史性低谷,但部分网友认为比亚迪此时出手是“雪中送炭”。尤其在足协资金捉襟见肘的背景下(如近年无力聘请顶级教练),7500万赞助对青训、女足等基础项目具有实际意义。

2.青训投入赢得好感

比亚迪此前已赞助草根青训项目(如董路“中国足球小将”、孙继海“海选未来”),组织少年赴欧交流比赛。这类行动被网友视为“破局者”,有评论称:“你可以不信足协,但别寒了破冰人的心”。

实用主义视角:商业逻辑与性价比之争

1.“抄底赞助”的性价比分析

每年1500万的赞助额仅为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报价(3000万/年)的一半,有网友调侃“1500万!算是抄底了”。对比国足主帅年薪上限(200万欧元≈1600万人民币),赞助费甚至低于教练薪资,被部分人视为低成本品牌曝光策略。

2. 国际化营销的延续性

比亚迪近年连续赞助欧洲杯、美洲杯等国际赛事,此次合作被视为其体育营销的本土化延伸。有观点认为,此举意在强化“中国品牌支持中国足球”的叙事,与全球战略形成呼应。

网友对资金用途的关切:呼吁透明与实效!普遍希望赞助金能切实用于足球发展而非“填坑”:

青训优先:建议资金倾斜至基层教练、青少年赛事,避免重蹈“监管缺失致青训无效”的覆辙。

留洋支持:对比日韩留洋球员规模,呼吁赞助用于输送球员赴欧训练。

保障女足与冷门项目:如“女足姑娘的康复仪、青训基地草皮”等具体需求被提及。

网友的争议本质是国足长期积弱与比亚迪口碑分化双重矛盾的爆发。负面调侃源于对足球改革无力的愤怒迁移,而支持声则是对企业在低谷期担当的共情。比亚迪能否通过后续行动(如强化青训支持、资金透明化)扭转舆论,将成为这场赞助成败的关键。

正如球迷所言:“如果中国足球还有希望,是球迷的功劳,是爱国人士的支持,绝不是比亚迪的赞助!”——这句话既暗含质疑,也寄托着对足球复兴根源在于系统建设而非商业赞助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