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AI的时间胶囊|程远:多智能体系统+真实场景强化学习或是AI下一幕
- 2025-07-25 18:48:18
- 314
[前言]不知不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来到了第8年。这8年,我们和读者一起,见证了AI的飞速发展。我们曾感慨“小灵通”漫游的世界来了,可放到今天,这些“科幻”,已经是AI世界里,最基本的操作了。我们曾遨游元宇宙,也曾疑惑大模型究竟是什么……不管怎样,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因为AI改变着。再过两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来到“十周年”的关键节点。2027年,被AI“接管”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AI自身又将走向何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新民晚报邀请了9家AI领域头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首席科学家、核心研发者,畅谈他们眼中未来两年AI的发展。两年后,我们也会“重启”这份“时间胶囊”,看看大家的预测是大胆的,准确的;还是像曾经我们对AI的想象那样,略显保守。过去几年,科学智能的技术进展令人瞩目。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人工智能(AI)与科学交叉研究的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AI正从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范式,迈入以智能体系统为特征的新阶段。
多智能体“自主推理+规划”的新范式,使AI系统不再只是被动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是具备主动探索和科学思维能力的伙伴,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全流程服务,包括共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推动高价值科学发现。在传统大模型往往依赖“提示—响应”的被动机制,难以深入理解复杂的科研任务。而如今的新一代科学多智能体系统,通过任务分解、协同推理规划、多源工具调用等能力,能够与科研团队合作攻关,支持科学家在科研上下文和环境中做出更合理的策略选择和科学判断。特别是结合强化学习技术,AI智能体可以在计算模拟和科学实验中持续试错、自我进化,从而学会应对科研中的复杂问题,成为辅助科学家的“能干活儿”的智能助手。在科研应用的前沿场景中,医疗健康无疑是其中最令人振奋的领域之一。今年5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推出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这是国内首个专注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它就像是一位“懂医学、能听懂病人说话、会看检查报告”的AI医疗助理。通过多智能体框架,“观心”不仅能精准理解患者主诉,自动生成结构化病历,还能结合检查数据给出专业辅助诊断建议。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这意味着AI辅助系统将显著缩小医疗资源分布差距,推动优质医疗服务普惠化。除了看病问诊,AI也正悄然改变药物研发的方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实验室助理,帮助科学家在浩如烟海的分子世界中寻找潜在的创新药。我们在女娲生命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智能体药物筛选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跨模态建模、文献知识挖掘和仿真验证,快速生成高质量的小干扰RNA(siRNA)候选药物,大幅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当然,面向科学家构建的AI生态,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在上海市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上智院与无限光年、复旦大学共同打造了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它是一个智能体原生的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提供海量高价值科学数据、开源科学智能模型、面向科研领域的高效智算、干湿实验闭环、多智能体推理规划及多学科众研的全栈基础设施。接下来,将为全球科学家、AI工程师及广大开发者提供全链路服务,打造科学智能生态、驱动科研范式变革。
- 上一篇:银行柜员拿放大镜办业务被吐槽效率低
- 下一篇:基辅遭受俄最大规模空袭